“0元9天,不花一分錢學理財 ?!?/font> 廣告截圖 李女士在手機上刷到這樣一則短視頻廣告,在“免費”的誘惑下,她報名參加了這家名為“啟牛學堂”的財商教育機構提供的免費“小白課”?!罢n程學習中,我被一步步誘導,先是買了進階課,還沒學完又被推銷買了高階課,最后一共交了6279元學費,課程質量完全不匹配標價,現在只想退回學費?!?/font> 據不完全統計,在“黑貓投訴”平臺上,與“啟牛學堂”相關的投訴超過1900起,而“理財課”“商學院”等相關投訴至少超7000起。這些維權者所述遭遇基本相似:0元至9.9元不等金額加入“小白理財訓練營”,在客服的極力推薦下,購買2000元至8888元不等的付費課程。投訴問題則主要集中在學費價格高、教師資質不明、誘導消費、虛假宣傳、課程質量差、退課退費難等。 近年來,在居民理財需求增長疊加疫情影響的背景下,在線財商課站上風口。但這類機構仍處在缺少監管的灰色地帶,用戶投訴量不斷增長的背后,也折射出財商教育的亂象,行業亟須整治規范、激濁揚清。 誘導式營銷 李女士所在的啟牛教學群內,有“班主任”,還有自稱“學長”“學姐”的老學員。在所謂免費課程學習過程中,視頻里的授課老師會時不時地提及深層次課程,并稱要交費才能聽?!鞍嘀魅巍眲t曬出進階課學員的成功案例,勸說新學員跟上節奏趕緊報名。 為了能學到“核心內容”,李女士付費購買了進階課成為“正式學員”,然而進階課程還沒有上完,“班主任”、“老學員”又開始向她推銷高階課程。在推銷過程中,他們以“限時優惠,僅剩幾個名額”、“抽獎免單活動”等營銷手法來“誘導”她付費。 李女士的理財課程支付記錄 “他們三番五次的推薦,天天轟炸,本來我是不準備報名的?!?李女士說,她不斷接到來自“班主任”的語音電話,最長的一通電話接近40分鐘,反復勸說她購買課程?!皩W長”、“學姐”們還會發一些“投資已經賺回學費”的話,來增強學員購課決心。 在相關投訴中,還有人指出,“班主任”在推銷課程時稱,如果學員錢不夠,可以借貸分期支付。不乏一些老年人借消費貸分期支付課費的案例。不過,對此有財商教育平臺聲稱,分期付款是正?,F象,是否選擇分期付款的主動權完全在用戶手中。 老人分期付款投訴截圖 為券商開戶導流 據多位學員反映,在高階課程中,指導老師會發送下載鏈接、安裝流程等指導學員去特定的券商開戶,通常以推薦打新股、打新債為誘引。為能參與打新,學員便開始將資金轉入賬戶。 指導老師雖然并不直接承諾打新的投資收益,但是會暗示其風險低、收益穩定,“一年中幾次,學費就賺回來了”。群里的“學長”、“學姐”們也會隔三差五分享“經驗”鼓勵新學員,“沒有接觸過的同學不必害怕”、“我也曾經以為是騙局,但看到老師曬的實盤收益和流程后慢慢相信了”。 李女士提供的群內對話 “他們這么做其實就是完成流量轉化,把學員資源引流到券商,幫券商增加有效開戶?!辈粌H僅是啟牛學堂,很多財商教育機構都在為券商導流開戶,這已成為財商教育機構的又一個創收渠道。一位業內人士表示:“一般券商會給每個有效開戶的‘引流方’100元至300元不等的推廣費,如果是資產多的新開戶,可以提高至500元以上?!?/font> 此前,券商通過網絡財經大V為開戶引流,曾引發了監管的關注。2021年11月,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發布通報,對券商和“大V”合作開展網絡直播、客戶引流等活動進行了規范,明確了對“大V”引流開戶給獎勵不符合監管規定,證券公司不得開展相關合作。 通報指出,引流開戶是一種客戶招攬行為,屬于證券經紀業務的一個環節。目前,監管僅規定了證券公司可委托證券經紀人代理客戶招攬活動,且證券經紀人應是證券從業人員,并專職從事客戶招攬和客戶服務活動。 某券商經紀業務人士表示,出于合規考量, 此前在財商平臺有較大投放的券商,今年已逐步減少這一渠道的導流比例。券商應發力培養自己的團隊,做出自有App服務體系,打造流量、轉化、開戶、增值服務等一站式服務。 退費難、維權難 目前,消費者對在線理財課服務提出質疑或要求退款的糾紛較為常見,但維權難度不小?!拔覀兯诘娜罕唤馍⒘?,里面的記錄也找不到了。而且客服經常是直接打電話,沒有保存記錄?!崩钆勘硎?,當時完全沒有意識到要留存相關記錄。 多位學員表示被踢出群 隨著越來越多學員在各類投訴平臺上申請退費,啟牛學堂也聯系了學員進行協商退費,但兩方依舊存在分歧。記者拿到一份啟牛學堂對學員的退款協議,協議中顯示,甲方按照乙方使用課程進度及時長與甲方的退費規則為標準,向乙方退還費用。并且一旦簽署后乙方不能在社交平臺、媒體上“泄密”,否則要被追究法律責任。 “客服說我的課程進度已完成,根據合同已無法退費?!薄捌脚_客服回復,已簽到課程僅能進行部分退款,我要求該平臺進行全額退款?!庇浾吡私獾?,按照上述退費規則,很多學員不滿足退費要求,或僅能拿回部分款項,因此有不少人選擇繼續申請投訴。 上海新古律師事務所王懷濤表示,學員購買線上理財課程,平臺提供培訓,雙方一般不簽訂書面合同,但也不影響雙方已經形成服務合同關系,該合同如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,且不違反法律、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,則合法有效。 “因這類合同訂立和履行都在線上進行,且大多是口頭約定,無書面合同,一旦發生虛假宣傳、產品(課程)存在質量問題、課程遲遲沒有更新、違規推薦項目等問題的話,容易產生糾紛。發生糾紛時,購買方往往無法舉證對方的身份、雙方明確的權利義務、違約責任等,甚至有時候沒有注意保存通訊軟件的聊天記錄,導致證據缺失,維權困難?!彼f道。 那么,理財小白在選擇線上理財課程的時候,應如何防范風險? 受訪專家表示,首先投資者應理性對待廣告宣傳,摒棄僥幸心理,始終牢記理財、金融知識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短時間內速成以及所謂的“穩賺不賠”都是不可能的。 其次,要通過多種途徑核實課程經營者的資質、備案信息和課程質量,檢索經營者及其關聯方,查看其注冊資金、無形資產(知識產權)以及有無不良信息和經營風險,也可以通過網絡檢索,查看欲購買課程的品牌是否有不良評價。 最后,最好先簽合同再付款,哪怕是電子合同,簽署合同的時候,一定要注意經營者提供哪些服務、課程具體安排、退課退費等條款以及如果遇到違約行為應如何處理。 財商教育亂象要標本兼治 伴隨經濟的高速發展,公眾的理財需求被進一步激發,而近兩年的疫情影響,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相關需求,“財商教育”熱度快速上升。但是,不規范的營銷宣傳行為屢見不鮮,線上理財教育產業仍處于“野蠻生長”的狀態。有法學專家表示,行業中已現亂象和潛規則,必須用法律思維“降降溫”。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建議,財商教育行業應建立健全行業自律機制,引導行業從無序的野蠻生長轉向規范合規發展。自律就是最好的自我保護,只有自律才能形成最有競爭力的財商教育平臺?!耙贸鰤咽繑嗤?、刮骨療毒的勇氣,清除潛規則、害群之馬?!?/font> 劉俊海說道:“如果企業不能理性自治,行業不能夠誠信自律的話,則監管者必須挺身而出,旗幟鮮明地打擊和制裁侵害消費者權益、破壞財商教育行業公平競爭的不法行為?!?/font> 業內人士呼吁,要盡快成立全國性統一的行業協會,加強行業自律監管,加快推動行業發展的標準化建設,完善行業標準體系,形成較為完善的行業規范和指導方法,特別是對財商教育課綱標準,教學內容和形式等具體教培業務作出明確規定,便于行業和機構有章可循、有規可依。 王懷濤補充道,持牌金融機構應重視對消費者的教育和保護,重視財商教育,做財商教育領域的正規軍,以良幣驅逐劣幣。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可編寫制作通俗易懂、形象生動的書籍、圖畫及音視頻教材,加大對投資者理財知識、投資技能和風險意識的普及和培養,推動形成正確的財富理念。 編輯:孫 放 責編:邵子怡、孟妹 校對:孫潔華 制作:何永欣 圖編:趙雁旎 監制:浦泓毅 簽發:潘林青 版權聲明 上海證券報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權利,未經書面授權,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、鏈接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,否則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|